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正文

沐泽北语 砥砺前行

发布日期:2022-12-23 作者:刘丽莉 来源: 点击:

沐泽北语砥砺前行

刘丽莉,07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农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政治学博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比较政治学硕士。近几年学术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hina Review,《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等中英文权威期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项目等课题。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一晃毕业十一年了,关于母校的诸多回忆历历在目。校园的一草一木仍然记忆犹新,还记得高大优雅的梧桐树、来园的万国墙、古朴的图书馆、教四楼旁边早餐亭卖的豆浆、包子……,恩师同窗,犹珍之若金,敬之如往。

青葱岁月

2007年9月,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我和其他25名同学来到北语,有幸成为国际政治专业的首届本科生。07国政班人才济济,还记得课堂上同学们流利的外语、犀利的提问,还有大家思维的碰撞、精彩的交流。国政系极为重视英语教学,每周都有大量的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模拟联合国大赛、人文学术月、世界文化节、一二·九合唱节、班级秋游等等,都是青葱岁月最美好的回忆。毕业之后,同学们奔赴祖国南北和世界东西,多元包容的北语校园文化在我们身上留下深刻烙印。在老师们的努力下,人文学院国际政治系如今已经发展壮大成为独立的国际关系学院,学科建设蓬勃发展。我深深为母院感到骄傲和自豪!

难忘师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王为民老师对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给予了悉心教导和帮助,在几次面临重大选择时都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大二时王老师鼓励我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的交换生项目,我在中国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度过了难忘的学习时光。毕业前想要出国深造,王老师也坚定支持,并在留学申请中大力推荐和帮忙。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我得到了最细心、最负责的指导,深切感受到王老师严谨的学术作风,这对于希望走上学术道路的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书期间,我常常求教于贾烈英老师。贾老师是一位非常儒雅、亲切、学识渊博的学者,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在《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这门课上给我们讲解博弈论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出国留学后,每次回北京都会前往学校拜访贾老师,让我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李铁城老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辈、学者,也是“良师亦友”。对于我这样一名踏入学术圈不久的青椒来说,李老师的求真、智慧、严谨,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直至耄耋之年,极具榜样效应。可以说,学术出自热爱。尽管已经著作等身、享誉学界,李老师仍抓住每一个求得新知的机会,在联合国研究领域不断深入钻研,并乐享其中。毕业后有机会去拜访他老人家,每次的谈话都非常尽兴,聊学术,聊时政,聊工作,于我十分触动。同时,刘华平老师、梁太富老师、金彪老师、金威老师、马方方老师也曾在求学生涯中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关爱。

笃行致远

毕业后,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我远赴英国深造学习。本科时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英文能力为我打下了学术深造的基础。攻读博士学位时,我开始选择专注于研究比较政治并以环境政治为重点,试图解释环境政策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回国任教后,我开始关注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治理和政策过程。在各地的田野调研中我接触到了很多贫困户、乡村致富能人、基层干部、各级政府官员,深感乡村治理的复杂性。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学者,我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获得属于自己的见解。当然学术研究是一项很“卷”很艰苦的选项,但是研究成果获得同行认可并得以发表也是一种乐趣。师者匠心,薪火传递,北语教会我的是以学术为业,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个世界一直充满了不确定,但我坚信,学习是一件永远都不能停止的事情,它将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未知的世界。无论前行多远,暮然回首,母校仍在原处,为我们点亮前进的灯。感恩母校,祝福母校六十岁生日快乐!

上一条:我院教师参加北京高教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2022年年会并斩获多项奖项
下一条:行万里路 冷暖十年爱依然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