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中文

English|中文

阎纯德-《汉学研究》资源建设
作者:高而杰
2017年11月01日

为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加强新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发挥华体会体 的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以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战略为导向,立足北京、辐射全球、放眼全球,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收集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研究人员等有关汉学研究的成果,本项目拟以《汉学研究》为依托,汇集海外汉学和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

从13世纪马可·波罗通过陆路往返欧亚起,西方世界便对中国知识、中国形象等有所了解,经历了数代学者的努力耕耘,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语境下,海内外研究者对汉学的兴趣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产生兴趣,如宇文所安、梅维恒、艾朗诺等,出版了《哈佛中国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等书籍,国内更是有阎纯德、李明滨、严绍璗、耿昇、张西平等学者为近三十年来汉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不少大学也设立了汉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百余家人文学术期刊开始发表汉学研究的专业论文,投身于汉学研究的年轻学者也日益增多,《汉学研究》对于汉学家、汉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阵地。

《汉学研究》创办于1995年,主编为华体会体 阎纯德教授。阎纯德教授认为“汉学其本质是外国文化,但是,汉学是以中国文化为原料,经过另外一种文化精神和智慧的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学既是外国化了的中国文化,又是中国化了的外国文化,抑或说是一种亦中亦西、不中不西,有着独立个性的文化。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具有跨文化性质的学科,是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研究、阐释、借鉴的结果。”在中国展开汉学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文化,而且在探究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发展的路径时还可以赋予其全球性特性。《汉学研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耕耘,现为半年刊,每年出版2集,每集65万字左右,2014年成为CSSCI收录集刊(2014-2015)的来源集刊,现为CSSCI收录集刊(2017-2018)的来源集刊。《汉学研究》现为知名学者魏柳南、耿昇、张西平开设了专栏,除了介绍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汉学研究新动态,亦刊发了朝鲜半岛、西班牙、阿拉伯等地汉学研究成果。此外,还设立了汉学家论坛、汉学家研究、汉学视野与汉语教学等专栏,更为全面反映全球化视野下汉学研究的成果。

华体会体 素有“汉学家摇篮”之称,在项目实施的具体阶段,《汉学研究》将依托华体会体 的优势资源,建立以《汉学研究》编辑部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中外合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