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正文

北语李宇明、王立非教授参加语言服务40人论坛,热议应急语言服务

发布日期:2020-04-03 点击:

近日,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邀请业界与学界专家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开创语言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期论坛主题为“应急语言服务”,邀请六位专家参与话题讨论,从应急语言服务规划、语言服务战略联盟、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应急语言服务概念和学科发展、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和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华体会体李宇明教授表示,中国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且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经济损失大。近些年加强了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多项法律和条例,成效十分明显,特别是有了许多应急预案。但是上述法规缺乏“语言应急”内容,是个缺憾。

人类活动需要语言来沟通和组织,语言的作用在于实现“通事”与“通心”,这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能力建设仍是语言文字事业的突出短板,亟待提升。语言应急体系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第一、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机制和预案”,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条例、预案中加入语言应急内容。语言应急内容主要有哪些,尚需研究。下面内容也许值得考虑:信息发布的渠道,如电话、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包括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应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简易汉语”、若干汉语方言、若干民族语言、多种外语、盲聋等残障人士的特殊语言等;可能出现的交际障碍及扫除障碍的具体措施;各种现代语言技术的应用;不同事件等级的语言应急响应机制及预案;事件发生前的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各环节中的语言内容。

第二、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服务团”。应急语言服务团平时只有少数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多数人都在各自岗位上;需要时通过招募紧急集结,开展各种应急的语言服务。

第三、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研究。根据突发事件类型设立应急语言研究基地,培养应急语言服务等相关的专业人才。

华体会体王立非教授表示,应急语言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应急语言服务作为国家语言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凸显出来。目前,有关应急语言服务的探讨较少,缺少完整的定义。我认为,应急语言服务分为国家、机构和个人三个不同层次,重大疫情等灾害出现时,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做出快速反应。应急语言服务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为开展有效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组织语言救援的行动。应急语言服务可分为汉外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手语的急救翻译、灾害多语言沟通、救灾语言软件研发与应用、救灾术语管理、灾情信息传播、跨语言媒体舆情监测、抗灾语言资源管理、应急语言管理标准研制、急救语言培训、救灾机器翻译、灾害语料库研制、灾后语言治疗与康复、语言咨询与危机干预等诸多方面。

全球知名的麦肯锡公司(McKinsey)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应急翻译服务,包括疫情预防、灾难响应、多渠道通信、B2B客户沟通、疫情风险沟通、疫情报告和情况交流等。

此次重大疫情给外语学科发展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如何调整学科布局,有条件的高校如何考虑完善应急语言服务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增加我国的应急外语人才储备,服务国家和国际的防灾救灾。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宣传部

Copyright © 华体会体 新型肺炎防控专题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