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公告 > 讲座信息 >正文

马立安•高利克做“世界文学概念、比较文学以及建议”讲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15-10-14 】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015年10月9日下午,华体会体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四楼205室,老师和同学们济济一堂,成功举行了一场有关世界文学方面的学术对话。

此次讲座由华体会体 汉学研究所主办。主讲人马立安•高利克博士,1933年出生,斯洛伐克科学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中国南京大学、杭州大学、四川大学荣誉教授。是“布拉格汉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欧美享有盛誉的比较文学学者。1958年,高利克先生来到北京大学进修,师从著名作家吴组缃,并受教于王瑶、王力、严家炎等著名现代文学教授,与中国作家、学者,如茅盾、巴人、王西彦、叶子铭等有着广泛的往来。他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学术著作,如《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史》、《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捷克斯洛伐克汉学史》和《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等在国际汉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03年,高利克先生被斯洛伐克科学院授予最高荣誉奖。2005年,荣获欧洲授予非德国籍学者的最高学术奖项“亚历山大—洪堡奖”。

讲座中,高利克先生中英文结合,阐释了他对世界文学概念的看法,并对比较文学对其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首先对“世界文学”这个源自歌德思想的概念在二百多年间的演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辨析。高利克先生从迪奥尼兹•杜瑞辛的著作《文学比较理论》中的“世界文学”概念入手,继而评析霍斯特•斯坦梅兹的《世界文学:文学史纲要概论》、1986年的《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年鉴》以及1988年的《世界文学》等代表著作。他一边梳理,一边对其进行反思批评。接着,高利克先生举例进一步说明德语比较文学界“世界文学”概念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文学事实不仅是历史事实,还存在着价值论的意义。不存在内定的、统一的和通用的文学进程,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促进世界不同文学交流,为世界文学撰写一部真正的全球性历史,是比较文学应予承担的任务。最后,高利克先生针对当今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一些研究中的薄弱领域,他建议合理利用各种国际性会议,较小范围内要经常举办学者座谈会,利用国际通讯录、评论杂志等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为促进国际性学术项目取得成功,他建议成立国际委员会及指导中心,他认为要想有出版的的可能性,就要在语言方面得到突破,必须通过多种语言的译本减少语言的隔膜,更好地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他语重心长地说,世界文学、文化的总体研究并没有停止,还需继续商讨下去。

针对高利克先生的发言,同学们反应热烈、积极提问。他们的问题,有的是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有的是关于世界文学发展中一些现象的疑问。高利克先生一一耐心地予以作答。青年学生在与学术大师中得到了启发、开拓了视野。

最后,黄卓越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对高利克先生的观点做出了学术回应,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