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华体会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新作发表 >正文

我院药盼盼老师等揭示中文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区别的句法标记证据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4-21 | 阅读次数:】

实验概述

近日,我院药盼盼老师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SSCIQ2IF=1.180)发表了题为“Processing Evidence for the Grammatical Encoding of the Mass/Count Distin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的实验论文。

名词性短语在不同的语言中表征方式是不同的。在西方字母语言中(例如英语、荷兰语等)可以通过冠词和复数词缀来判断一个名词是否可数。与之相对,中文书写系统缺乏屈折标记(除了,并没有语素可以用来标记复数形式)。词语在表征单数和复数时其字形形态并不发生变化。在构成名词性短语时,数字与名词无法直接组合,需要搭配适当的量词。针对中文的这些特征,学界对于中文是否存在区分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语法标记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中文可数与不可数名词语法标记是在词汇层面;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文的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分标记是在句法层面。已有研究在探究独立出现的名词的可数性(countability)时发现,中文读者在加工独立出现的名词时,对大部分名词都可以做可数和不可数的理解,即某一个特定名词并非一定表征可数的义项或不可数的义项。这些研究认为这样的数据支持了中文的可数/不可数名词区分标记不是在词汇层面。因为如果是在词汇层面的话,某一个名词只能归属为可数或者不可数,不能表征两种义项。

需要注意的是,前人的研究虽然可以证否中文可数/不可数名词的区分标记在词汇层面这一派理论,但并不能证实中文的可数/不可数名词区分标记在句法层面。因为他们的研究只关注了独立出现的名词,并没有考虑到名词出现的句法环境。针对这一空白,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句法结构对于中文母语者对于名词性短语的可数/不可数表征的影响,以此来探究中文可数/不可数名词的区别标记究竟是在词汇层面还是在句法层面。

实验结果

本研究采用视觉情境(Visual World Paradigm)范式,选用歧义量词(即可以表征可数量词含义,又可以表征不可数量词含义),操控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结构为三种条件:1.数词+量词+名词(基线条件);2.数词+量词+形容词+名词(中性条件);3.数词+形容词+量词+名词(偏好条件)。结果发现,中文母语者对于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分主要是通过短语的句法结构来判断的,这一结果支持了中文可数/不可数名词区分标记在句法层面的理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当句法与名词本身的含义冲突的情况下,句法的效应会被名词本义覆盖。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的选用了歧义量词和不同的名词短语句法结构来考察中文可数/不可数名词区分标记的句法表征,为探究由中文书写系统的特征引发的中文阅读特异性提供了实证支持。


原文详情请见:Yao, P., Stockall, L., Hall, D., & Borer, H. (2022). Processing Evidence for the Grammatical Encoding of the Mass/Count Distin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https://doi.org/10.1007/s10936-022-09844-0




供稿:陈新炜

编辑:药盼盼

排版:陈思

审核:江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