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新闻网7月26日电(通讯员 赵冠群)“现在借阅专业文献再也不用跑校外的图书馆了,直接在学校图书馆书展上就能挑选到最需要的研究资料!”在图书馆举办的“你选书、我买单”春季外文图书书展上,一名博士生兴奋地说。本次活动意在精准满足师生的文献资源采购需求,共有155名读者现场荐购,最终购入图书1138册。这是我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校坚持开门教育,以高标准、严要求、实措施将学习教育与为师生办实事紧密结合,围绕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广泛问需、即知即办、精准施策,建立学校层面办实事台账10件,单位层面20件,目前已全部完成,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师生的实际成效。
一、聚焦急难愁盼,便民服务暖人心
“这些挂钩虽小,但解决了我们运动时随身物品无处安放的烦恼!”在新建的运动场围网挂钩前,一位刚结束运动的老师由衷赞叹。后勤服务集团从细处着手,在全校增设便民设施,公寓楼的“暖心加油站”提供应急物资,失物招领处让遗失物品“有家可归”,体育馆新增的乒乓球室更是让爱好者们有了更多活动空间。
针对校园交通秩序问题,保卫处开展校园自行车停放秩序优化行动,通过合理规划车辆停放区域,提高车辆停放面积和使用效率。资产管理处则对博士后公寓进行升级改善,更换家电家具等设施配置,新入驻的博士后表示:“现在居住条件真是焕然一新,设施更完善,环境更舒适,让我们能更安心地投入科研工作。”
离退休工作处开展的科技助老活动颇受老教师欢迎,老同志们纷纷表示科技助老系列课程非常实用,通过学习能更好掌握手机的使用,解决日常生活难题,方便与家人和朋友日常交流,共话家常,加深感情。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为学校新版英文网站提供翻译服务,为学校国际化建设增添亮色。
二、守护身心健康,精准服务显温度
春季花粉过敏曾是困扰师生的“老大难”问题,后勤服务集团聚焦教学楼周边、主干道两侧等高敏感区域,对圆柏等易致敏植物实施精准防控,师生过敏就诊率大大降低。
“手机点一点就能完成体检预约缴费,再也不用排长队了。”校医院在校园网建立新生入学体检模块,实现了线上缴费功能,新生几分钟就能办妥所有手续。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联合校医院开设耳鼻喉专科门诊,师生在校内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应用中文学院推出的“午间健步走”活动成为新时尚,教职工们或在饭后校园健步走,或在工作间歇做拉伸操、八段锦,亚健康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教师教育学院构建身心双维支持体系,通过心理、体能和特殊群体关怀,赋能学生身心健康。
三、聚力就业攻坚,多措并举促发展
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通过与海外合作院校达成协议,设立海外实习项目,为学院中国研究生创造了海外实习、就业和进修的机会。针对中国研究生就业信息不对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国际中文学院实施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提供精准化就业支持服务,通过简历优化、模拟面试、个性化辅导等专项训练,研究生就业率达94%。
文学院利用现有资源针对性解决学业困难学生发展难题,组建了30个学业帮扶小组,开展学业辅导,举办学业交流会,多措并举助力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实现学业提升。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原新闻传播学院)通过与内蒙古、深圳等地合作,打造产学研协同的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切实增强学生实践与就业竞争力。
四、赋能师生成长,立德树人结硕果
学生处联合研究生院争取比亚迪集团捐赠,设立比亚迪奖学金,自今年起每年向我校捐赠30万元,连续捐赠10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培训内容紧跟时代前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应用数智新技术提升教学能力充满期待。”教师工作部举办的“AI 赋能教育教学工作坊”吸引了231名教师参与其中,持续赋能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科研工作坊”,为教师提供科研项目、课题申报指导,助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生院定期举办智能技术辅助学术研究的主题工作坊,帮助研究生增强了AI运用能力。
开展便民服务、解决就业难题、呵护师生健康……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师生关切,“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切实解决了一些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到了师生的心坎上,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师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学校将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护航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陈思远
审校:姚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