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图片新闻
学术动态
通知公告
首页
>>新闻公告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党史学习|我与我的导师①王佶旻教授:七年师生缘,师恩永难忘
发布日期:2021-09-27浏览次数:字号:[]

导语:

“求学问道谱新篇”是评价院直属党支部践行“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党史学习要求,研究并推出的主要面向院内研究生群体的主题活动,希望能够提供一个专门的空间,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就读书求学的有关问题开展交流、讨论与切磋。在未来的系列活动中,这里将记录并保存同学们的成长印迹,这些印迹会是未来的记忆珍藏,同学们亦可在记录中同步品味自己的成长于当下,从而提高认知自觉,积极奋进并服务于新时代。

继推出“我看导师做学问”系列活动之后,“求学问道谱新篇”主题活动迎来了第二个系列:“我与我的导师”。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使心通其意。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而且将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注入温暖与希望。评价院的研究生同学,用最真挚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和导师之间的点点滴滴,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导学故事。“我与我的导师”系列文章,描绘了评价院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交往、密切互动的关系,从中激发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不竭动力。

王佶旻教授作为语言测试领域的专家,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她主持和参与研发多种汉语考试,重点关注来华留学本科入学的政策、标准与测试研究,以及来华留学招生考试的研发与改革。她从事语言能力及能力标准研究、语言测试理论与技术以及新型汉语考试研发等科研工作,在《世界汉语教学》、《华体会百家乐 》、《语言文字应用》、《心理学探新》以及《中国考试》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0部。她严谨治学的态度,时刻引领学生们在学术领域内不断探索与挖掘,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们。


转眼间这已经是我在华体会体 的第七年,七年间见证了北京的雾霾到蓝天,遇上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也在今年迎来了北京的沙尘暴。三年硕士和四年博士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纵使万般不舍,我也将离开身边的老师们和朋友们踏上新的旅程。从河南的乡村一步步来到北京,很庆幸自己一路坚持走来,在北京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也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语言测试专业,在华体会体 遇上王佶旻老师。

王老师说她相信能成为师生是有缘分的,七年前在对专业懵懂的情况下我敲响了王老师办公室的门,那时候就是缘分的开始吧。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王老师多次强调写博士论文一定要按照高要求来对待,这也鞭策我在论文选题和写作时不能懈怠。由于对研究课题的不自信,我走了很多弯路,王老师抽出时间多次和我探讨论文的选题以及研究设计等问题,并建议我要坚持自己的想法,鼓励我要对自己的研究有信心,这才促使我能够坚持下来,完成最后的论文写作。


不仅仅是语言学领域,王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会推荐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书籍和论文,这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在博士论文课题研究时有更广阔的视角。我原本就不怎么爱运动,尤其在论文写作时的时候,就更是常常坐在电脑前,王老师经常建议我要劳逸结合,一味地坐在电脑前效率是不高的,王老师还常常了解我的生活状态,帮助我解决心理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师门的七年,通过王老师的鼓励以及受王老师工作的启发,我也逐渐克服了之前躲避的心理,学会了主动承担责任,变得更加自信。

在学术上我从王老师那里感受到了渊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胸怀,亲身经历并明白了自信和坚持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从王老师那里更加懂得了生活的意义,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



作者:本文作者王爽系我院2021届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