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经太

发布日期: 2012-07-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人事处

韩经太,1951年3月生,男,文学硕士学位,华体会体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党总支书记,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文化研究》主编,曾任华体会体 副校长(2004年-2009年)。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学、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思想史等人文科学研究。

教育背景

1977-1981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

1981-1984 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84至今 华体会体 中华文化研究院

学术成果

专著

1.《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2.《心灵现实的艺术透视--中国文人心态与古典诗歌艺术》,现代出版社,1991年

3.《宋代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中华书局,1997年

5.《徜徉两端:华夏审美风尚史(宋代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6.《诗学美论与诗词美境》,华体会体 出版社,2000年

7.《清淡美论辨析》,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

8.《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9.《中国诗歌通史·宋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10.《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11.《杏园陇人诗思》,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编著

1. 《中国名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

合著

1. 《老舍与“京味”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省鉴与传习: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13年

论文

1. 《“清真风骨”刍论》,《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2. 《极顿挫之致 穷勾勒之妙——论清真词的章法结构》,《学术月刊》,1984年第9期

3. 《清真、白石词的异同与两宋词风的递变》,《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

4.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老舍》,《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

5. 《从抒情主体的心态模式看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文学遗产》,1987年第6期

6. 《中国古典诗学新探四题》,《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

7. 《主体参与和学术独立——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课题》,《文学遗产》,1988年第4期

8. 《古代文论研究应有多维视野》,《文学遗产》,1989年第4期

9.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悲剧性美》,《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

10. 《文学遗产的接受与开放性自律》,《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

11. 《论宋人平淡诗观的特殊指向与内蕴》,《学术月刊》,1990年第7期

12. 《论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13. 《韵味与诗美》,《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

14. 《论宋诗谐趣》,《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15. 《诗歌史:关注方式的转换与审美心理的调整》,《文学评论》,1993年第5期

16. 《真相的描述与价值的发现——〈明代文学批评史〉试评》,《文学遗产》,1993年第1期

17. 《宋诗与宋学》,《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

18. 《不大通,何以得大有》,《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

19. 《定位在自信式文化建构的基点》,《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20. 《宋词与宋世风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21. 《词体:两大声律系统的复合》,《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

22. 《清淡诗心的精神状态分析》,《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23. 《诗本位与广视野的交融》,《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

24. 《宋词:对峙中的整合与递嬗中的偏取》,《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25. 《论儒家“风骨”的清虚化》,《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26. 《论唐人山水诗美的演生嬗变》,《文学遗产》,1998年第4期

27. 《学术现代性的开放性特质》,《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28. 《传统“诗史”说的阐释意向》,《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9. 《“在事为诗”申论——对中国早期政治诗学现象的思想文化分析》,《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30. 《唐宋词学的自觉与乐府传统的新变》,《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

31. 《论汉魏“清峻”风骨》,《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4期

32. 《清谈、淡思、浓采——诗学与哲学之间的文化透视》,《中国诗歌研究》,2002年

33. 《道义、滋味和技艺一中国古典文学思想与新世纪文学理念》,《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34. 《诗意生存的精神传统及其现代意义》,《求索》,2002年第1期

35. 《“清”美文化原论》,《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6. 《也论中国诗学的“意象”与“意境”说——兼与蒋寅先生商榷》,《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37. 《道德文化的生成与异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反思四题》,《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38. 《经典的确认与学科的自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现代展开》,《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4期

39. 《诗艺与“体物”——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写真艺术传统》,《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40. 《古典诗歌研究中的语言艺术自觉》,《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41. 《“游于艺”而“进乎技”——对文学理论之“元理论”的反思》,《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

42. 《中国诗学的语言哲学内核与语言艺术模式》,《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43. 《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44. 《自然之道与雕缛成体——〈文心雕龙〉的自然雕饰美学思想》,《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45. 《强化特色学科建设 推进汉语走向世界》,《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5期

46. 《新解“胡同”文化》,《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9日

47. 《看文化北京,选择那扇窗》,《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0日

48. 《躬行君子——道德文化的实践品格》,《中国文化报》,2008年8月6日

49. 《性情文化三题》,《励耘学刊》(文学卷),2008年第1期

50. 《新世纪“国学”主体的实践理想自觉》,《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4期

51. 《宋诗学阐释与唐诗艺术精神》,《文学遗产》,2011年第2期

52.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

53. 《中国诗画交融若干焦点问题的美学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54. 《古典文学艺术:价值追问与艺术讲求》,《文学遗产》,2012年第2期

55. 《“马乘飞燕”:中国艺术的适意写实传统》,《人民政协报》,2013年8月5日

56. 《儒道元典中的思想主体意态》,《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5期

57. 《中国文学史学:历史逻辑与文学精神》,《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58. 《“五千年”和“一百年”的阐释学统一——中国学术评价与文学阐释的批评探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第3期

59. 《论“名句”呈现“境界”——中国诗学阐释学重构的一种模型》,《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60. 《中国文艺思想史的通观阐释》,《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61. 《原创性:学术评奖制度的灵魂》,《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3期

62. 《探询大历史逻辑中的“美的规律”——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与重构中华文艺思想通史》,《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

63. 《文学理论关键词研究的核心价值问题导向》,《文学争鸣》,2017年第1期

64. 《守正出新:中华文化的诗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第5期

65. 《诗情画意·民胞物与——中华传统美学的诗性精神内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66. 《宋型文化人格与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生成》,《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67. 《主持人语:新时代中国阐释学的学术畅想》,《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68. 《君子人格的文化生成》,《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07版

69. 《“依于仁”与“游于艺”》,《中国文化报》,2018年第3期

70. 《七十年来唐宋文学研究的历史启示》,《文学遗产》,2019年第5期

71. 《中国意象诗学原理的生成论探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72. 《论中国诗学主体精神的创新建构——从元典阐释与原点问题出发的理论思考》,《文学遗产》,2020年第5期

73.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声律意象与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光明日报 文学遗产》,2020年04月05日05版

74. 《进乎技:中国艺术哲学实践论阐释的核心命题》,《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研究项目

1.2001-2005 《"清"美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思想》,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2001-2005 《文化诗学研究》,华体会体"十五"规划项目

3.2007-2009 《首善之区建设与留学生博雅教育研究》,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

4.2008-2010 《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

5.2009-2011 《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

6.2009-2011 《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北京市社科规划办重点项目

7.2010-2012 《宋代诗学精神的理学文化观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8.2004-2012 《中国诗歌通史·宋代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9.2018至今 《中华诗词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机制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攻关项目

荣誉奖项

1.1991 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2.1996 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员

3.1999 《宋代诗歌史论》,获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4.2000 《徜徉两端:华夏审美风尚史(宋代卷)》,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5.2014 《中国诗歌通史·宋代卷》,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首届凤凰网“致敬国学”学术著作奖

6.2019慕课《古诗今读》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开设课程

研究生课程:古典诗词精品 《钱钟书选唐诗》评讲 中国古典诗艺学

文学语言艺术研究

慕课:古诗今读

社会服务/学术兼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科院《文学遗产》编委会委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中华吟诵学会理事长

联系方式

邮箱:hjt@blcu.edu.cn

办公电话:

办公室:

Baidu
map